光谷成果转化奖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2022年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用以支持浙江大学在一流信息学科群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或在推动成果转化上取得显著成效的教职员工的一项奖励举措。2023年1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举行了首届光谷成果转化奖评审会。申报候选人的成果汇报让评委们眼睛一亮,评审会现场气氛热烈,提问踊跃,参与旁听的其他老师认真倾听了成果转化经验。正如一位老师所言:“报名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来学部学习交流的入场券”。
众所周知,CAD工业软件是我国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解决卡脖子问题从点到面二十年深耕磨剑,成效会如何?计算机学院虚拟现实领域金小刚教授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重点攻关商业化大型数字化服装CAD设计工业软件,使得国产服装CAD软件终于实现了0到1的突破,以技术团队上的优势联合创办公司实现了辅助设计软件的规模产业化商业应用,同时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市场往往是成果转化最有效的见证。光电学院冯华君教授的研究领域是光学成像与图像处理。2014年他开始在移动端成像系统攻坚,最终在华为P50\meta50等多款旗舰手机中实现了接近衍射极限的像质提升,被华为公司认为“业界顶级”,“重要卖点”,引起手机业界的强烈反响。他指导的博士生也获得“华为终端学术之星”总决赛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除了市场这个外因,个体健康也能成为内因驱动。80后信电学院副教授潘赟原本研究方向是集成电路设计,十年前因为个人健康因素偶然开始关注移动医疗微系统,经历过无数艰难,更有意外收获。他主持设计研发了多套穿戴/携行心电医疗设备/传感器,先后获得四项国家二类医疗器械CFDA证书并投入市场,实现了医疗级微型化多模态移动心电监测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并达到柔性超长程心电贴片电极的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量产。
不仅科研要做好,还要转化好,把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在产品上,这是高校科研工作者需要面对的共同使命和难题。
低空飞行旗智能检测技术与系统成果已经规模化应用于多场合的重大活动低空安保任务;光学测量与感知技术在镜头精密检测行业的突破显著提升了成像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自主研发的重要构件无损检测和位移监测系统在高铁管道等领域应用打破美国的独家垄断地位;面向结构试验的高速可扩展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在高铁路基、大跨钢构等典型应用获2022年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系统的核心感控单元,在国防军工、交通电力领域实现产业应用,获202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些成果转化亮点十足吸人眼球。最终评委会根据《浙江大学信息学部光谷成果转化奖评选条例信息学部发[2022]009号》现场评议,选出3名获奖者,经学部公示后拟授予信息学部2022年度成果转化奖。本次评审会共邀请了以刘旭、李尔平等9位学部学术委员会等教授代表组成,学部副主任邱建荣教授主持了评审会。
锣鼓声声,来年再战。科研成果转化,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