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办FIT论坛第17期--齐聚仲夏融合交叉,共谋学科前沿发展

来源:信息学部中文网 时间:2023-06-19 访问次数:1874

仲夏时节,微风拂绿。6月9日,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办FIT论坛第17-信息学部学科前沿发展高端论坛,会期一天。潘云鹤院士、郑南宁院士、张平院士等7位信息领域资深专家出席论坛,分享独特思考,锚定学科交叉融合,共谋信息学科发展。信息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学院领导班子、青年学者等百廿余人,共同参加了论坛,开拓了视野。

活动伊始,论坛执行主席、信息学部副主任李尔平对论坛举办的背景以及2个月的筹办过程做了扼要简述,并对大力支持论坛活动的院士专家表示感谢!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部主任陈纯在致辞中特别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优秀学科步伐是习总书记的嘱托,也是浙大信息学科群的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人才、科技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思路,并希望有更多青年学者主动发起,申请举办FIT论坛,引入新思想、新视角,为学科群发展助力聚力。

 

本次论坛嘉宾报告从学科特点出发,精彩丰富,富于启迪。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潘云鹤教授从计算机发展视角,认为在AI 2.0时代,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让交叉与机遇协同,推动产业变革,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智能行为的分叉和智能设计产品的交叉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教授从人工智能应用视角,引入具身智能概念,从机器人作诗到无人驾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机器在复杂环境的感知、认知、决策技术,探索实现机器的类人行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从算力到算力网络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未来通讯系统将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AI技术赋能通讯,打通物理空间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语义通信下的智简网络,开启智能社会。

中国科学院黄维院士团队成员、南京工业大学霍峰蔚教授带来的报告以智能制造为契机,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支撑,“轻薄柔透”的柔性电子与先进材料、健康科学等高度交叉融合,最终赋能具有超高产业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

视觉传感器如何实现智能化,是光学工程资深专家、浙江大学刘旭教授带来的前沿探讨与思考路径,创新地提出以探索类人五感为基点,构建高灵敏传感器和多为融合计算模型,最终实现对复杂环境的智能“感·知”。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浙江大学吴飞教授以“ChatGPT”为切入点,探讨预训练大模型机理,从“多者异也”的大模型涌现能力到智能大模型,提出构建垂直领域专用模型的思考和启示。

优秀青年学者代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舒元超,紧密结合工业界的研究基础和需求,围绕视频感知和计算,探讨提出了广域协同视频实现控制的可能。

潘云鹤院士


郑南宁院士


张平院士


霍峰蔚教授


刘旭教授


吴飞教授


舒元超教授

现场交流

论坛执行主席、学部副主任李尔平总结发言认为,从理论到应用、从软件到硬件,从器件到系统,面向未来,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必需。专家们的报告显著地推动了加快建设世界优秀信息学科发展的新步伐。最后他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通过此次活动能对多学科交叉课程进行有效探索,二是从学部层面组织形成交叉项目或团队,三是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学者,与学部联合举办高水平的FIT论坛活动。

夏风吹动谷连天,学科前沿发展与学科交叉融合的种子,FIT论坛已经悄然播下,信息学科发展期待着麦浪金波万里绵。本次活动在杭州金溪山庄举办,上下午场分别由学部两位副主任李尔平教授和邱建荣教授主持,工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iCPS)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浙江省先进微纳电子器件智能系统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同期还举办了信息学部2022年“个推”青年创新奖颁奖典礼。微纳电子学院屈万园副教授、计算机学院王志波教授、光电学院赵保丹研究员三位优秀青年学者荣获2022年度该奖项。学部副主任李尔平教授、邱建荣教授和每日互动(个推)CEO方毅为青年创新奖获得者颁奖,屈万园副教授作代表发言。

信息学部FIT论坛是信息学部一流学科群建设举措之一,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思维碰撞。自2019年启动实施以来,反响热烈。2022年开始引进社会资源“杭州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赞助支持,力争进一步扩大提升跨学科交流氛围。

 


联系我们
Email : fit@zju.edu.cn
电 话:86-571-87951772
邮 编 : 310027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号